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详细

【身边榜样】张峰:一位海归医学博士的心路与辛路

发布时间:2023.12.26
字号:

一年前,他还在培养了1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前30的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自由地吮吸医学养料。

一年后,他已回到祖国武陵山腹地,站上铜仁市人民医院“医术精湛的模范”领奖台。

他是铜仁市人民医院培养的首位海外医学博士,也是该院受表彰“医术精湛的模范”中最年轻的医师。

他就是,铜仁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峰。

2016年硕士毕业至今,短短几年时间,张峰的“从医履历”已成果累累——

 

留德医学(外科学)博士,慕尼黑工业大学(TUM)附属Klinikum rechts der Isar客座医师,美国外科医师学会会员(FACS),中国肝胆胰专科联盟贵州省专业委员会委员。

多次以第一作者在SCI收录的美国《炎症》杂志,日本外科学会官方期刊Ann Gastroenterol Surg,瑞士《诊断学》杂志和《中华普通外科杂志》《肝胆胰外科杂志》等国内外医学期刊上发表论著文章。曾以课题负责人身份承担浙江省“新苗计划”科研项目1项,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专利4项(成果转化1项)……

无论是求学还是从医,张峰始终秉承这样一个原则——“术前精耕细作,术中精雕细琢。”

当被问及成功背后的故事时,他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对祖国的热爱,对医疗事业的执着追求,是他在求学求医路上步履不停的关键,是他一步一个台阶从年轻医生走向骨干医生的“密码”。

从本科到硕士,张峰一路在医学殿堂里自由遨游,2016年,正式开启了他的“从医”之路。

工作中,他任劳任怨、勇挑重担,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积极接受上级医师指导,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积极参加各项学术活动,听取专家学者的讲座,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工作认真负责,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温馨的“人性化服务”,一丝不苟地服务每一位患者,获得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

短短两年多时间,张峰就从一名年轻医生成长为科室骨干,能熟练掌握肝胆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并发表了多篇SCI论文。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得到了领导、上级医师、同事和业内同行的肯定。

 

然而,张峰并没有因为成绩沾沾自喜,而是更加努力地“精耕细作”。

期间,在医院的支持下,张峰获得了英国威雷尔大学教学医院进修学习的机会。也就是这一次学习,让张峰接触到了国际前沿医学,拓展了国际视野,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萌生了深造攻读博士的决定。

经过面试、考核等相关流程,2019年,两所顶级院校向张峰发来博士录取通知书。最终,他选择了综合性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医学院。

“喜忧半参,喜的是顶级名校的大门就在眼前,忧的是3年学习,各项费用支出高达100多万元。”张峰说,让他感动的是医院对他读博的事情非常支持,“医院领导告诉我,不要为学费担心,医院派出去的留学生,只需要全身心地攻读!”

张峰不负众望。2022年,他如期顺利毕业,拿到了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证书。要知道,慕尼黑工业大学严进、严出,近5年毕业生数据显示:淘汰率接近50%,延期毕业率超过2/3,有的人读了5年甚至7年,才拿到博士毕业证。随之而来的是,同门师兄、师姐从南方著名医院发来邀请。面对高收入和高起点的诱惑,他毅然拒绝,选择回归武陵山区、回到铜医。

 

“出国留学,一方面是学习前沿医疗技术,同时也是开拓眼界非常重要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用比较全面、国际化的视野去看待并处理一些实际问题。”张峰说。

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迷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双镜联合治疗复杂胆道手术,3D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肝囊肿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胆肠吻合术、脾切除术……带着学习“成果”,张峰全身心投入到铜仁医疗事业中,填补了该市肝胆专科领域的多项空白。

“在日常工作中我深刻感觉到,外科靠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团队的力量非常重要。”在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的同时,张峰不忘传、帮、带,让更多年轻同事能够更快、更熟练地掌握新技术、新方法,使科室的整体医疗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有症状的肝癌患者来我们肝胆外科治疗的,基本上是中晚期。”2016年、2017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张峰在诊疗中遇到了许多例肿瘤患者,受限于当地医疗技术,他们只能选择外出求医。“病人身体本来就不好,还要到处折腾,也增加了患者家庭的负担。”

为此,读博期间,免疫靶向治疗成了张峰关注的一个重点。回来后,就积极向科室提出自己的建议,建议开展原发性肝癌靶向、免疫联合介入治疗,转移性肝癌射频消融等新工作、新方法。

“现在我们科室已经开始尝试做免疫靶向的治疗,这方面的经验也越来越多。”张峰说,从文献上来看,免疫靶向治疗可以让肝癌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平均持续11个月。“科室目前已经做了好几例,我们的经验差不多能够延长10-12个月。”

 

如今,张峰又把目标瞄向了消化内镜。

“肝胆外科医生是三镜联合,腹腔镜、胆道镜和消化内镜,消化内镜这一块我们科室还没有开展起来,这是我们非常大的一个短板。”张峰说,消化内镜,可以帮助医生更直观、更精准地作出判断和治疗。

“有时候我们科室请消化内科协助做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我会去现场‘偷师’。”张峰打趣道,他的想法是,将来让全科室的肝胆外科医生都掌握消化内镜技术。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再到诊疗组长,张峰的身份在不断变化,但是他的从医初心从未改变。

                                                                                      来源:多彩贵州网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