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天眼新闻】【关注铜仁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光影铸匠心——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铜仁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见闻

发布时间:2024.05.09
字号:

 

若没有现代医学影像,阿华(化名)的病可能走向极端。不久前,阿华出现房颤,这是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

 

但没过多久,他出现背部疼痛。于是,他到铜仁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放射科)接受“胸痛三联征一站式CTA”检查。

 

阿华平躺被送进白色的“洞”,这是国内顶尖西门子Force CT。不到一秒钟时间,CT完成了“一站式”检查。

 

根据图像,影像医生揪出了背痛元凶:主动脉夹层,这是由主动脉管壁内膜破口,血液进入动脉壁中层的疾病。

 

主动脉夹层异常凶险,心血管专家根据医学影像医生“精准定位”,为阿华补好动脉血管破口,转危为安。

 

什么是医学影像科?就是平时为群众“拍片”、诊断的科室。看似简单,实则复杂而严谨,不可或缺。

 

影像诊断医生被称为“侦察兵”,他们从复杂的影像片子里,找到病人的病灶,为临床提升精准治疗依据。

 

图片1.jpg

 

光影铸匠心。近年来,铜医深耕医学影像,强化人才建设、加大硬件建设,开疆拓土,先后创新开展10多项国内、省内先进技术,推动医学影像跨越式发展,将医学影像科打造为国家级重点专科。

 

今天,让我们走进铜医医学影像科,去了解不为人知的故事。

 

 

叫号、拍片、传送……日前,铜仁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飞利浦 Ingenia CX 3.0T磁共振穿过人体肌理,拍下“五脏六腑”影像后,影像技师将影像传到阅片室。

 

阅片室里,医学影像主治医师划动鼠标,仔细观看一帧又一帧图片。以一名肺癌病人为例,影像图片达数千帧,找到病灶、锁定范围、写好诊断报告,传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审核。

 

诊断流程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科室主任史天亮说,诊断报告里的每一个字,都关乎生命,而每一条生命,都需要敬畏。源于一丝不苟,影像科收获梦想与荣光,奋力迈向新跨越。

 

解读铜医医学影像,读一段砥砺奋进的过往。1895年,德国物理学教授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X射线,开创医学影像技术先河。发现X射线58年后,铜仁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才起步。

 

1953年,省卫生厅拨给铜医一台15mA小型X光机。令人尴尬的是,无人会使这台小型X光机。1955年,龙胜涛医生到省医学习归来,铜仁市人民医院才有照光室,实施简单的“透视”。

 

20世纪70年代,CT扫描机问世和计算机的技术进步,医学影像学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1998年,为创“二甲”,采购美国GE16004全身CT,抽专人建立CT室,填补铜仁无CT空白。

 

CT技术的开展,为科室的科研奠定了基层。2021年,科室“泛影葡胺液照肠CT对结肠癌诊断价值的评价”课题获院内立项,培养专业人才6人,撰写论文5篇,发表3篇……

 

时光飞逝。时钟走到2015年,铜仁市人民医院从老院区搬迁川硐新院区,铜仁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开启高质量发展征程。

 

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铜仁市人民医院建立“三培养”机制,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党员业务骨干培养成学科带头人或中层管理人员。

 

微信图片_20240504190217.png

 

“三培养”机制为医学影像科打造了一支党性强、专业精、作风正的医务人员队伍。医学影像科主任史天亮,副主任罗应斌、覃志红、李继亮等人都是主任医师与贵州省评标专家。

 

微信图片_20240504190234.png

 

科室发展,强化梯队建设。2023年,派送3名主治以上医师到武汉协和医院进修1年,到北京阜外医院进修半年;分批次派4人到重庆医科大进修;20多人参加全国、全省线上线下会议。

 

微信图片_20240504190223.png

 

微信图片_20240504190229.png

 

筚路蓝缕,岁月峥嵘。“无人会使小型X光机”的那份尴尬,已经成为科室发展远去的印记。朝耕暮耘让医学影像科人才济济。医学影像科共有医师28人、技师25人、护士6人。高级职称达到8人、博士2人,硕士4人。令人瞩目的是,现代化高精尖设备让科室发展振翅腾飞。

 

 

六十多岁的阿军(化名)又一次躺上飞利浦Ingenia CX3.0T磁共振。3.0T磁共振一次可以从不同角度生成数千张图片。

 

值班主任医师罗应斌通过这些图片,又一次对阿军的病灶进行比对:“治疗效果非常好……”

 

以前,阿军的下巴部位有个包块,初诊以为是良性囊肿。咨询做医生的朋友,朋友建议他做3.0T磁共振检查。

 

在铜医医学影像科,经过飞利浦IngeniaCX3.0T磁共振扫描,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全身淋巴瘤。

 

幸运的是,疾病早发现,实现早治疗。2年过去,经铜医内分泌科精心治疗,病情呈好转趋势。

 

重病好转,人生的又一大喜悦。阿军激动地说:“若没有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我的病可能就耽误了。”


微信图片_20240506172843.jpg飞利浦Ingenia CX3.0T磁共振

 

先进医疗设备“加持”,造福一方群众。近年,铜医深耕医学影像,加大硬件建设,为医学影像科配备了钼靶、飞利浦Ingenia CX3.0T磁共振、西门子Force CT等大型医疗设备。检查项目有身体各部位常规X线检查、全身各部位CT扫描、乳腺钼靶摄影、消化道造影、静脉肾盂造影等。

 

飞利浦Ingenia CX3.0T磁共振、西门子Force CT等高精尖设备与人才建设,为医学影像科带来“技术的精彩变革”,创新开展19项达到省内、国内先进的新技术:心血管系统CT/MRI形态及功能成像、高清血管壁成像、血管斑块分析、弥散张量成像(DTI)、酰胺质子成像(APT)、脊髓磁共振水成像等。

 

大型医疗设为临床医生治病提升精准“导航”。比如飞利浦Ingenia CX3.0T磁共振心脏功能成像,能够发现CT 、超声无法诊断的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而全新的心脏定量技术主要用于心肌水肿、心肌淀粉样变、心肌梗死再灌注评估、心肌铁过载等疾病诊断。

 

4D ASL 成像:不打药实现类 DSA 脑血管成像.png

4D ASL 成像:不打药实现类 DSA 脑血管成像

 

DTI弥散张量成像:能显示神经纤维束走形、结构及周围关系,以此研究脑发育、脑肿瘤、脑网络及白质变性性疾病等,对颅脑疾病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png

DTI弥散张量成像:能显示神经纤维束走形、结构及周围关系,以此研究脑发育、脑肿瘤、脑网络等,对颅脑疾病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顶尖西门子Force CT.png

 

新技术的使用让临床视野更为清晰。通过弥散张量成像,能够显示神经纤维束走形、结构及周围关系,以此研究脑发育、脑肿瘤及白质变性性疾病等;高清血管壁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的走向,判断受检者血管健康,判断心梗、脑梗的概率,以及时干预。

 

图片6.png

 

图片7.png

 

先进的设备与技术,让铜医影像医学碰撞出诊断与科研的“火花”。近年来,科室发表学术论文41篇,SCI1篇、核心期刊16篇、主编专著3部;六年时间实现“三级跳”:2018年,成为铜仁市级重点学科;2021年,成为贵州省级重点建设专科;2023年,成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

 

技术与设备的发展,人体的谜不断解开,从恶性肿瘤,到神经中枢系统,从淋巴系统到消化道等领域。为了让影像医生技术有所长、术有专攻。影像科建设了神经-骨肌、心胸、腹盆影像3个亚专业组,以精益求精的专业水平,为群众带来专业的诊疗服务。

 

 

每个星期三早上8点前,史天亮会提前10分钟来到“铜仁市区域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当天上午,这里要举行辐射铜仁市多个区县人民医院或中医院的晨读学习会,实现集体阅片、疑难病例讨论、教学读片、三基培训等共享,达到“省级区域中心医院”的水平和能力。

 

图片5.png

晨读学习会实现集体阅片、疑难病例讨论、教学读片、三基培训等共享,达到“省级区域中心医院”的水平和能力。

 

线上共享,线下发力。近年来,医学影像科专家奔赴各县区医院传帮带,全力提升基层影像诊断能力。去年该科室成功举办《贵州省医学影像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基地第四期培训班暨铜仁市基层影像技术骨干人员培训班》,为基层影像骨干医师进行基础影像技术、诊断培训和指导,为基层培训了300余名影像骨干,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 。

 

图片2.png

 

为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治疗“疑难杂症”有专家名医。通过“铜仁市区域远程影像诊断中心”,与铜仁市、贵安新区等149家医疗机构联系,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让专家名医为患者“隔空把脉”,实现三甲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的目的。2018年以来,共为基层远程诊断达55万余人次。

 

远程影像诊断,让专家触手可及,让千里之外的名医近在咫尺。医学影像科推出的云胶片,则彻底颠覆了传统影像胶片,让群众看病、复诊更方便。史天亮解释:“云胶片是基于互联网和云储存技术的影像服务。即将所检对象的医学影像数据通过云影像服务平台上传到云端。”

 

医生或所检对象均可采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得影像报告及所有图像信息,也可在手机上采用相关图像处理功能,进行影像基本处理、调节窗宽窗位、CT值测量、病灶大小测量、原始影像数据三维处理等。

 

不仅于此,云胶片还是铜仁市人民医院率先在西南地区推出“基于影像云大数据无胶片化时代及人工智能(AI)”,开启了新时代影像云大数据电子二维码使用新篇章,除本院医生查看方便外,患者需外院就诊,可直接通过微信、QQ、钉钉等互联网技术发送二维码,让外院专家能清晰阅读影像的原始数据,患者不用提着影像胶片到处跑。

 

作为国家首批放射学科(专业)住培基地,该科室规范化制订了岗前培训、教学计划、要求,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学生业务水平及操作能力。目前,该科室培养了47名放射规培医师、临床规培基地(专业)规培医师七十余名,23人参加国家规培结业考试,100%顺利通过国家级结业考试。

 

通讯员 张丹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进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