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从医路—回望初心谈感想|杨崇双:从患儿到医学博士,在黑白影像中守护生命色彩

儿时因急性阑尾炎住院,持续高烧、腹部疼痛折磨着我,每天医护人员在我眼前匆忙的身影,成了那段黯淡日子里的温暖的光,治愈着我、温暖着我,让我内心对他们也滋生出了感激、崇敬之情。康复出院后,心里悄然埋下了一粒种子:成为一名守护健康的医生。
2013年,我如愿成为一名影像诊断医师,十二年行医路,渐渐明白:影像诊断不只是看光影明暗,更要读懂图像背后的故事。2018年,一位患者因肺炎多次复发前来就诊,影像所见呈现出肺炎典型的CT表现,但反复发生在同一部位的异常,引起了我的警觉。我调整窗宽窗位,放大图像,终于在食管与气管之间发现了一缕几乎可以被忽略的气体密度影。我当即建议患者口服造影剂复查CT,最终,确诊为食管支气管瘘,患者得以精准治疗,彻底摆脱反复感染的折磨。因为“蛛丝马迹”可能有人会觉得是“小题大做”,但我坚信医生多一分“较真”,或许就让患者“少一分痛苦”。

作为影像医生,没有手术刀,也不在临床一线,但正是通过一帧帧影像发现关键线索,才能助力临床实现精准治疗。每当患者因我们的诊断而重获健康,那份“幕后”的成就感,便成为我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随着影像技术日新月异、诊断标准不断更新,我深知,仅凭过去的知识远不足以应对复杂的临床问题。2019年,我重返校园攻读硕士;2023年,又毅然踏上博士深造之路。不断学习,只为练就更敏锐的“火眼金睛”,写出更值得信赖的诊断报告。
从那个被救的孩子,到如今平凡岗位的医生,初心从未褪色,坚守更添分量。未来,我将继续用每一次细致的阅片,每一份严谨的报告,守护患者的健康与希望,这是对医者誓言最坚定的践行。
供稿:铜仁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副主任医师 杨崇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