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警惕野生菌中毒!附误食野生菌致死警示案例
近日,我市发生一例因误食有毒野生菌(亚稀褶红菇)导致中毒死亡的悲剧,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有毒野生菌中毒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做好预防是关键。
如何预防野生菌中毒呢?铜仁疾控提醒你必须做到以下这些~~~
一、认清野生菌中毒的致命风险
野生菌种类繁多,一些有毒的野生菌与可以食用的野生菌形态上很相似,一般人很难将它们区分开来,导致误采误食(如把“亚稀褶红菇”(剧毒)当成“稀褶红菇”(可食用)、“灰花纹鹅膏”(剧毒)当成“草鸡枞鹅膏”(可食用)引起中毒。野生菌中不少含有剧毒,如致命鹅膏菌(俗称“白毒伞”“白罗伞”)等,误食后会严重损害肝脏、肾脏等器官,短时间内即可危及生命。目前对于野生菌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一旦中毒,抢救难度极大。
二、牢记“三不”原则,远离中毒风险
1.不随意采摘:野生菌生长环境复杂,外形相似的菌类可能有剧毒,非专业人士难以准确辨别,切勿随意采摘野外的蘑菇。
2.不轻易购买:不要在路边摊贩处购买来源不明的野生菌,尤其是自己不认识、没吃过的品种。
2.不盲目食用:家庭聚餐、在外就餐时,不要食用来源不明或未经确认安全的野生菌,若发现餐桌上有不认识的野生菌,应坚决拒绝食用。
三、中毒后及时处理
若不慎误食野生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视力模糊、精神异常等中毒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尽快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醒的情况下,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咽喉部,促使其呕吐,减少毒素吸收。
2.及时就医:立即将中毒者送往最近的医院救治,切勿拖延时间,告知医生食用过野生菌,以便医生精准救治。
3.携带样本:尽可能携带剩余的野生菌样本(加工前留样或拍照),供医生识别种类,为抢救提供依据。
生命只有一次,切勿抱有侥幸心理!请大家务必提高警惕,远离野生菌,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