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从医路—回望初心谈感想|谭林松:儿牙医生不只是修补牙齿的匠人,更是儿童口腔健康的“播种者”
四载光阴飞逝,仿佛第一次独立诊治那位因蛀牙疼痛而泪眼婆娑的小女孩仍在昨日——她紧紧攥住衣角的小手,还有那份稚嫩无助的恐惧,深深触动了我。当时那初为医者的青涩与忐忑,至今仍在我心中清晰可触。

四年时光,无数幼小的身影在牙椅间穿行。最令我难忘的是那个害怕得蜷缩如小兽的男孩,他固执地紧闭嘴巴,任凭父母如何安抚也无济于事。后来,我蹲下身子,陪他玩起了“口腔小火车”的游戏,当他终于因好奇而放松,勇敢地张开嘴配合治疗时,那份信任便如一道暖流,瞬间驱散了诊室所有的紧张气氛——我由此真切体会到,儿科牙医手中所握的,除了精密的器械,更需一种“沟通”的柔软能力。原来有时笑容与耐心远比器械更能触动孩子的心扉。
在无数为小小乳牙小心疏通“根管”的过程中,我渐渐领悟:儿牙医生不只是修补牙齿的匠人,更是儿童口腔健康的“播种者”。每一次治疗,都像在牙床上悄悄埋下健康恒牙的种子;每一次微笑示范,都在他们心里点燃了口腔卫生意识的嫩芽——这些微末之劳,实则关乎他们未来数十年咀嚼与自信的根基。
回望这四年,从初执医械时的紧张无措,到如今诊治中的从容操作——期间的不断成长恰是当年决意学医时心底微光的映照。从医路漫漫,每当疲惫时,那些曾紧攥我衣角的小手,最终舒展的笑脸,便重新点亮我心中灯火。牙椅上的花朵,由信任与责任浇灌方能常开不败;这四年跋涉,我愈发懂得,真正的“守护”始于专业,却不止于技术——它扎根于孩子清澈眼神中交付的那份信任,在每一次轻柔地触碰中悄然生长,直至成为生命深处不可撼动的磐石。
所谓初心,正是这磐石之上,对生命健康永不熄灭的敬畏与温柔。
供稿:铜仁市人民医院 口腔科 医师 谭林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