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详细

【众望新闻】铜医‖省医帮扶专家马海彦:用“看不见的光”照亮患者健康希望

发布时间:2024.09.05
字号: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 (本网记者 钟沙)6月,蝉声鸣鸣,草木依依,马海彦信心满满从贵州省人民医院下沉铜仁市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医疗帮扶。如何为受帮医院打造一支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放射科团队,一直是马海彦思考的问题,也是他此次帮扶的目标。

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自从2022年贵州省人民医院与铜仁市人民医院签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合作协议以来,省医先后多次输送各医疗领域的优秀人才赴铜医帮扶。

马海彦是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主持过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项、省卫生健康委科技项目2项,发表过SCI论文4篇、中文北大核心期刊文章10篇,还曾获省人民医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一束“看不见的光”,究竟如何拯救生命?从传统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负荷CT心肌灌注成像、再到如今的磁共振扫描成像,影像技术如一扇神奇的窗口,让医生能窥探人体内部的奥秘,为无数束手难测的疾病撕开一条裂缝,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依据。

“吸气—呼气—再吸气,好,屏住呼吸15秒。”

叫号、拍片、传送……

X射线穿透人体,拍下“五脏六腑”影像,技师将影像片传输到PACS系统。在数达千帧的影像里,马海彦沉静地坐在电脑前,滑动鼠标,一帧一帧地查看,锁定范围,找到病症,写好诊断报告。

“影像不只是单纯的诊断,还涉及到临床治疗的疗效的评估。以冠心病为例,患者首先在医院门诊挂号,做一个影像冠脉CT血管成像检查,评估是不是冠心病、以及冠心病血管狭窄病情程度等等,然后才是住院和心内外科的介入或干预治疗,而我们影像科冠脉CT血管成像检查就是一个冠心病‘把门人’,特别是一站式冠脉CTA联合负荷CT心肌灌注诊断冠心病的新技术,能够通过一次检查明确冠状动脉血管有无狭窄,以及冠脉血管狭窄所支配的心肌有无缺血,这为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马海彦说。

马海彦介绍,能给冠心病患者带来的直接效益就是诊断的准确性、明确下一步治疗是否要放支架或药物治疗。负荷CT心肌灌注成像是就是重要的评估心肌缺血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在冠脉CTA成像无法评估冠脉狭窄血管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的情况下,负荷CT心肌灌注成像可以明显提高对冠脉狭窄和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从而为临床提供重要的治疗决策,从而减轻患者医疗负担,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疗帮扶,人才是关键,科研成果是底气。打造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除了把握影像诊断、新技术的开展,重中之重就是科研成果。

“我们现在的目标先申请贵州省科技厅、卫生健康委科技项目,当有了一些省厅级项目和高质量文章成果后,下一步就是申请国家级课题,不断提高铜医放射科的科研水平。”马海彦说。

帮扶初始,马海彦就指导并修改了2024年卫健委临床专项课题3项:《多参数心脏磁共振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早期诊断评估和临床应用》《3.0TMRI非对比增强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与推广》《基于3D-APT的多模态MRI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修改省级科技支撑项目1项:《基于感官功能检测和MRI多模态数据识别阿尔茨海默病人群的应用研究》,并协助课题申报。

与此同时,马海彦还积极开展学科交流和业务学习,如疑难病例读片,科室培训讲课、新技术开展及指导科室年轻医生论文写作,科室心胸专业年轻医生还通过学科交流、跟班学习,更能对过去容易漏诊误诊的影像图做到心中有数、手上有招。

初秋时节,一场大雨过后,绚丽的霞光慢慢淡落。马海彦看完当天最后一张影像,为诊断报告画下最后一个句号。明天,或许会在医院某个角落,看到一张满是欣喜和酸涩交织的脸,拿着手机和电话那头的人激动地说什么……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