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详细

我的从医路—回望初心谈感想|潘琳:以专业为笔,爱心为墨,在治疗路上描绘希望色彩

发布时间:2025.05.12 来源部门:神经内科 潘琳
字号:
图片

 

图片

铜仁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护师 潘琳

图片
回望从医路,从2007年进修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专项技术到2017年获得静疗专科护士,从盲穿技术到B超引导下心电定位技术,从静疗领域迷雾中摸索到如今破浪前行的航行者。十八载春秋,我始终紧跟前沿,不断学习。因为我知道,只有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守护患者的健康。这十八年,不仅是我个人成长的历程,更是见证静疗事业不断进步的缩影
  

 

犹记得,2007年学成回院全面铺开PICC盲穿置管术时,面临因外周血管条件不好而放弃置管的情况;再到开展赛丁格改良盲穿PICC置管术,解决了部分因外周血管条件不好而放弃置管的病人,却因其穿刺部位等原因常见并发症居高不下;直到2017年开展B超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确保穿刺率100%成功,因穿刺部位的改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到其他科室完成危重病人抢救下置管、高龄老人置管、传染病人置管等,确保病人生命通道的畅通,不断获得更多医生的认可。
    
除了追求自身技术的精进,患者的需求便是我航行的灯塔。2020年,我创建了PICC患者管理群,最初的回应寥寥。直到2022年一个早上,病人采取就近的原则,在县医院进行维护时发现堵管,我通过微信指导进行再通,让群里有了一丝活跃与信任;再一次就是2023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原因,患者不能离开乡镇到医院进行PICC维护,便通过微信指导护理人员进行导管维护。从那以后,微信群成了永不熄灯的港湾,我们这里分享维护技巧,倾听患者焦虑,用文字与视频筑起跨越空间的守护。如今看着逐年下降的拔管率与感染率,我愈发懂得:护理的温度,藏在每一句耐心的解答里,浸润在全周期关怀的长卷中
   

 

时代在发展,静疗技术也在不断革新。未来,我仍将坚守在静疗岗位上,用精湛的技术、温暖的关怀,为更多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续写属于静疗专科护士的使命与担当—— 以专业为笔,以爱心为墨,在患者的治疗之路上描绘希望的色彩。

 

供稿:铜仁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护师 潘琳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