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铜仁市人民医院:医护途中“生死急救”情暖高铁
8月29日,G2991次高铁正平稳行驶,车厢内一片宁静。突然,一声急促的列车广播划破了这份平静,让空气中瞬间弥漫起紧张的气息:“紧急通知!05号车厢有女性乘客突发不适,急需医务人员支援!”
此时,铜仁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韦林、支部书记周庆、护士长田华及护士王玲四人,正坐在车厢内短暂休息。他们此行肩负着专业交流的使命,前往贵阳参加省医学会第十八次重症医学学术年会。
听到广播的那一刹那,四人没有丝毫迟疑与停顿,几乎在同一时间起身,脚步匆匆却坚定地朝着05号车厢奔去——在他们心中,此刻“患者需要”就是最紧急的指令。
“刚到05号车厢,就看到一位穿白色T恤、阔腿裤的女士,她脸色惨白,嘴唇发青,浑身无力地瘫坐在座位上,额头密密麻麻的冷汗,双手紧紧攥着胸口,轻声呻吟着:‘心慌……喘不上气……’”护士王玲后来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旧清晰记得那份紧迫感。
时间就是生命。周庆医生立刻半蹲在女士身旁,声音沉稳又温和,像一剂“定心针”:“您好,我们是医护人员,您别慌!心慌症状持续多久了?有没有恶心、腿麻的感觉?”
“她当时特别虚弱,说话都没什么力气,断断续续跟我们说,为了赶这趟高铁,一路小跑过来,刚上车没多久就觉得心慌、腿麻,还犯恶心,却怎么也吐不出来。”王玲回忆道。由于高铁上专业医疗设备有限,周庆医生只能用唯一一件医疗器具——听诊器,一边仔细为女士听诊,一边耐心细致地询问她的饮食情况,以及是否有家族病史。当得知女士的家人曾有心脏病史时,周庆医生的神情多了一份谨慎,对病情的判断也更加严谨。
经过细致听诊,周庆医生发现女士“存在心率过快、心律不齐的情况”,而女士手腕上的运动手表显示,当时她的心率已高达122次/分。结合当下炎热的天气、女士此前急促奔跑的诱因,再加上对脉搏、心率的现场监测,周庆医生做出初步判断:大概率是呼吸性碱中毒。他当即向列车员说明情况,请求帮忙寻找电解质水。
很快,列车员捧着电解质水赶来。护士长田华一直握着女士的手,掌心的温度传递着力量,她轻声安抚:“别紧张,跟着我慢慢呼吸,小口喝水,我们一直陪着你。”在众人的默契配合下,女士的情绪渐渐平稳,呼吸也慢慢放缓。
大约15分钟后,令人欣慰的变化出现了:女士原本惨白的脸色渐渐恢复了红润,之前强烈的心慌感明显减轻,也能够缓缓坐直身体。但大家并未放松警惕,又继续留在旁边观察了10分钟,直到确认女士的不适症状完全消失,身体状态稳定,悬在每个人心头的石头才终于落了地。
担心她后续有什么不适,特意让列车工作人员记下了他们的联系方式。面对列车工作人员的反复道谢,他们只是笑着摆手:“这是我们医护人员应该做的。”看着女士转危为安,四人的内心都充满了欣慰,车厢内此前紧张的气氛也随之烟消云散。离开前,周庆医生还不忘再次叮嘱女士:“下车后一定要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要是后续有任何不舒服,一定要随时联系我们。”
当天下午4点,列车员特意找到四人,手里拎着几瓶矿泉水,笑着带来了好消息:“那位乘客现在状态特别好,还特意让我跟你们说声谢谢!”简单的一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像一股暖流,瞬间涌遍四人的心头,让他们倍感温暖。
对医护人员而言,救死扶伤从不是局限在医院诊室里的“专属职责”——无论是飞驰的高铁车厢,还是熙攘的街头巷尾,只要有患者需要,那件象征着责任与希望的白大褂,就会第一时间“上线”。正如他们所说:医者的仁心,藏在每一次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里;而作为中共党员,把群众的健康放在心坎上,更是融入血脉、刻在骨子里的使命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