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关注铜仁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虫咬暗藏立克次体病 专家支招预防“四字诀” ——铜仁市人民医院连续接诊多起特殊发热病例
上山采摘蘑菇,染上了恙虫病东方体;野外垂钓感染了“日本立克次体”病……连日来,铜仁市人民医院感染科连续接诊多起野外劳作而被虫子叮咬的病例。该科专家称,野外劳作被虫子叮咬后,若出现发热症状,要及时就医,并给出了铲、防、洗、晒“四字诀”建议。
30岁的满某家住松桃农村。秋雨过后,她上山采蘑菇回家,突然出现阵发性发热,体温最高达40℃,伴双上肢腕关节疼痛及全身散发红色皮疹,皮疹无明显瘙痒。她先在当地卫生院就诊,被诊断为“躯干皮肤感染。”经治疗后仍出现反复发热。于是转诊至铜仁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接诊医生周文检查发现,满某右侧腰间有椭圆形四周充血样焦痂,四肢及躯干部皮肤均见散在皮疹。结合其丛林劳作史,临床诊断为立克次体病(恙虫病可能),予以抗感染治疗。经过进一步检查,最终确诊:立克次体病(恙虫病东方体)。经过7天对症治疗,满某康复出院。
无独有偶,27岁的杨某因长期从事户外广告牌制作及野外钓鱼,也出现了39.4℃高热,伴畏寒、寒战,自行服用退热药物后体温可暂时下降,但易反复,躯干及四肢开始出现散在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无瘙痒、无疼痛。杨某在当地中医院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后转诊到铜仁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医生发现,其左侧腹股沟处见椭圆形四周充血样焦痂,四肢及躯干部皮肤均见散在斑丘疹,压之褪色。追问患者病史,考虑为立克次体病(恙虫病)。铜仁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检出:日本立克次体。最终确诊立克次体病(日本立克次体)。经过5天治疗,杨某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康复出院。
什么是立克次体病?是什么引发的?周文医生说,立克次体病是一类由立克次体这种微生物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的总称。立克次体很特殊,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自身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当然,这类疾病不会人传人,传播媒介为昆虫。对于恙虫病来说,传播媒介就是恙螨(又称恙虫、沙虱)。恙螨的幼虫喜欢栖息在草丛、灌木丛和稻田等潮湿环境中。野外劳作的群众若被感染的恙螨幼虫叮咬,立克次体会通过唾液注入人体引发感染。
周文说,感染后通常有4-21天的潜伏期,之后会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39℃甚至40℃持续不退的高热;腹股沟、会阴部、腰腹等部位出现焦痂与溃疡,躯干和四肢可能出现红色斑丘疹,淋巴结肿大并伴有疼痛等症状。
“如果近期有野外劳作史,并出现以上症状,务必第一时间告知医生您的野外暴露史,这对快速诊断至关重要。”周文提醒,立克次体病首选抗生素治疗,效果良好。只要及时对症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能顺利康复。若延误治疗,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防范呢?周文提供了“四字诀”建议:一是“铲”,清理劳作环境周围的杂草、灌木,减少恙螨滋生地与鼠类栖息地;二是“防”,劳作时,扎紧袖口、裤腿,穿上长袖衣裤和高帮鞋子;三是“洗”,劳作结束后,及时洗澡、换洗全部衣物,并仔细检查全身,特别是腋窝、腹股沟等隐蔽处,查看有无叮咬痕迹或焦痂;四是“晒”,换下的衣物用热水烫洗或在阳光下暴晒,以防恙螨残留。
通讯员 张丹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进
一审:唐松蕾
二审:张丹丹
三审:黄 胜

